才子书屋

第533章 离谱的死因

+A -A

    这就得平时多看蛆的照片,看到能分辨各种蝇蛆的微小特征为止。

    最好亲手养,各种蛆都养。

    “嗯...这次的论文课题倒是个机会。”

    “看来是得顺便给毛利小姐她量身定制一个,法医昆虫学的实践培训教程了。”

    林新一不禁想到了自己的得意弟子。

    他是将这位少女作为未来的全能型法医培养的,自然也得让她精通法医昆虫学了。

    于是他一瞬间就想出了不少迫害...

    锻炼毛利兰的好法子。

    与此同时,林新一也没忘了干好自己手头的工作:

    “这张照片上的蝇类幼虫...”

    “这只幼虫的体节前缘及腹垫均有顶端角化强的多尖端小刺,围绕头节后缘有8~9排斜形列的小黑刺...后气门较大,后表面凹陷较浅......”

    他对着一张蝇蛆的放大特写照片,反复观察才确定道:

    “这应该是大头金蝇的3龄幼虫。”

    大头金蝇就是一种体型肥大,腹部带着金属绿色,有铜色反光及蓝色光泽的苍蝇。

    也就是常见的“绿头苍蝇”。

    夏天在农村的旱厕经常能够见着。

    而这种苍蝇同样广泛分布于曰本地区,能在群马县见到也并不稀奇。

    而它也是最常见的嗜尸性昆虫之一,所以林新一对这种苍蝇的生长发育周期倒是非常熟悉。

    不用再上网查数据,他直接就能背出来。

    虽然这是他以前工作的国内某市的试验记录数据,但现在条件有限,林新一也只能把旧经验照搬到东京都地区来用了:

    “在平均温度在20度左右的情况下,大头金蝇卵期加幼虫期,也就是从产卵到幼虫结蛹的时间,是在9天左右。”

    “而案发现场已经发现了大头金蝇的虫蛹,这说明死者的死亡时间...至少在9天以前。”

    林新一摸清楚了死亡时间的下限,又说道:

    “虽然现场有虫蛹,却没有发现一块蛹壳。”

    “这说明这尸体内的蝇类幼虫尚且没有一只发育到能够破蛹而出的程度,从虫蛹羽化为成虫。”

    “而大头金蝇在气温20度的条件下,从产卵到羽化大概要经过17天的时间。”

    “所以,死者的死亡时间...”

    “大致就是9天~17天之间。”

    林新一总算给出了一个大致的范围。

    降谷警官眼前一亮,不禁问道:

    “能再精确一点么?”

    “当然可以。”

    “观察虫蛹的发育状态,结合嗜尸性昆虫群落演替规律,还能把推测结果精确到天。”

    “但这没有意义。”

    林新一无奈地叹了口气:

    没有现场温度数据,没有蛆团温度数据,连昆虫群落演替规律,都是他直接照搬国内的经验。

    这其中可能造成的误差已经够大了。

    他给出这个“9~17天”的时间范围都觉得不准,还哪敢把结论精确到天?

    “没有把握,就不要一昧追求缩小调查范围。”

    “不然很容易漏过正确答案,省了力气也是白忙活。”

    林新一这么说着,又自顾自地继续往下翻阅资料。

    现在死者年龄、性别、人种、大致死亡时间范围,都已经确定了。

    作为法医,他接下来关注的就是验尸报告上,同行对死者死亡原因的判断:

    “左侧第3、4、5肋骨近胸骨处均粉碎性骨折,左侧第8肋骨于腋前线处见粉碎性骨折...颅骨无骨折,四肢长骨均无骨折,牙齿无缺损。”

    这位死者身体其余各处都没有受伤——至少,从这白骨化的尸体上看不出受伤。

    但胸部却像是被车撞了一样,几乎被一股巨力给轰烂了。

    只看骨头都能让人感觉到痛。

    于是在验尸报告上,那位验尸官同行给出的结论是:

    “肋骨多发粉碎性骨折,疑似是交通工具撞击导致的意外骨折。”

    “但交通事故多造成全身性损伤,罕见有胸部严重受损,而其余部位均无骨折迹象的情况。”

    “且案发现场位处深山密林,不具备发生交通事故的条件。”

    “因此排除交通工具撞击的可能。”

    直到这里,林新一都看得连连点头:

    看来曰本公安请来的这位法医同行虽然水了一点,但也并不缺少实践研究经验。

    至少不会把这大面积骨质损伤误判成交通事故造成的。

    林新一正想为这位素不相识的同行点个赞。

    可往下一扫,他就看到了这位同行最终给出的结论:

    “最终推测死因:”

    “徒手攻击所致的大范围脏器破裂,及随之引发的急性失血性休克。”

    “???


【1】【2】【3】【4】
如果您喜欢【才子书屋】,请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