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不能说如数家珍,至少有名有姓的都了解一些。
还是老套路。
张硕暗自警醒。
2009年,展迅量产SC6600L基带芯片,被业界认为优于联发科主打产品6225,但成本更低。
相比于消费者耳熟能详的骁龙、麒麟等手机应用处理器芯片,通信芯片的角色,更像是“幕后英雄”。
成立于2001年的展迅通信则要更全面一些,除了做通信芯片,还做多媒体终端芯片,已经是国内排名第一的芯片设计企业。
真正核心的处理器芯片,才刚成立的稻穗半导体根本就没计划接触。
如果仅仅满足于互联网行业,那现在的萌芽确实可以歇一歇,停一停,可如果要在半导体行业有所作为,那还得继续贷款。
锐狄科更偏向于一家硬件导向的公司,除了做射频芯片,同时还是国内市场第一名的功率放大器、蓝牙、FM与DVB-S调谐器芯片供应商。
蓝光集团收购展迅、锐狄科之后,又将这两家公司合并,成为华夏仅次于海斯的第二大手机芯片设计厂商。
麦粒X1的芯片设计外包合作公司中,就有展迅、锐狄科这两家公司。
相比蓝光集团,稻穗半导体既有麦粒手机的业务支撑,又有母公司萌芽集团的资金支持,倒是不怕资金链断裂,可以更加从容地烧钱。
印象中自2013年到2019年,短短6年时间,蓝光集团及下属企业先后对20多家企业发起并购,投入资金超过一千亿,多为不同类型的芯片公司。
因为两家公司都是上市公司,全资收购势必要考虑溢价。
提起赚钱,张硕想起一件事,问吕凯:“萌芽金控的金融牌照下来了吗?”
如此循环往复。
讽刺的是,几年之后,蓝光集团自身却因着激进的投资并购策略,最终资不抵债,走向破产重组的尴尬境地。
张硕也就放心了,以后真有需要,萌芽还能从萌芽金控获得贷款。
此外还研发出世界第一款40纳米的3G手机芯片。
属实让人唏嘘。
由此可见,半导体行业到底有多烧钱了。
“那就先启动对展迅的收购,锐狄科放在下半年再议。”
2010年,展迅推出全球首款2G版3卡3待方桉,并快速量产。
因为涉及到各家公司内部的整合与协同。
展迅通信跟锐狄科做的都是手机通信芯片设计。
“不能骄傲,还得继续在互联网行业捞钱,不然,还真就不够造的。”
“我正要跟你汇报,互联网金融牌照已经批下来了,萌芽金融控股可以正式开启小额贷款业务。”吕凯也很振奋。
“那就好。”
成立于2004年的锐狄科,尚属于通信芯片行业中的新秀,尤其擅长射频芯片设计,推出过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小灵通”射频芯片组。
所谓通信芯片,主要包括基带芯片和射频芯片,其中射频芯片负责收发无线通信信号,基带芯片则负责对无线通信收发的信号进行数字处理。
但就目前的局势而言,并购依然是稻穗半导体的最优选择。
两者承担基础又不可缺失的角色。
如果说应用处理器芯片是手机的“大脑”,那么通信芯片则更像是手机的“耳朵”和“嘴巴”。
扫了一下,萌芽账户总共才155亿流动资金,张硕也是汗颜,上午还自信爆棚,以为很长一段时间,萌芽却不再会缺资金。
结果才刚要在半导体行业有点大动作,资金就要扛不住了。
对这两家芯片设计公司,张硕原时空也是有所耳闻的,倒不是说这两家有多么出名,而是原时空分别在2013年、2014年被半导体“巨头”蓝光集团收购。
当然了,仅凭萌芽一己之力是没办法将稻穗半导体支棱起来的。
“那就启动收购程序吧。”
但也从侧面反应,仅仅依靠投资并购,可以做大,却不能做强。
张硕的计划是,等到收购了展迅、锐狄科,稻穗半导体的估值上去了之后,再适时启动A轮融资,用融到的资金继续并购。
张硕也希望说,在华夏微电子之外,再造一艘半导体航母。
麦粒X1计划使用的就是骁龙处理器芯片,刚才顾铭章说麦粒集团自行负责手机芯片最核心部分的设计,都有些粉饰的意思。
2007年登陆漂亮国上市。
时间不等人啊。
整合的好,可以发挥出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整合的不好,甚至可能互相掣肘,互相内耗,继续出现一加一小于二的负面效果。
“两家都收购吗?”吕凯就很诧异,“目前展迅的市值在八十亿上下,锐狄科的市值也有四十亿。全部吃下的话,需要准备一百五十亿左右的资金。”
2010年,锐狄科登陆漂亮国上市。